集团迎来了2018年以来的首度业绩回升,同时合资板块净利润也跌到了新低。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头羊,集团近日发布2021年成绩单: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75
财报解析|集团2021年净利245亿元 合资贡献率下滑至35% 五菱净利达11亿
集团迎来了2018年以来的首度业绩回升,同时合资板块净利润也跌到了新低。
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头羊,集团近日发布2021年成绩单: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7599.15亿元,同比增长5.1%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.33亿元,同比增长20.08%。
根据汽车咖啡馆计算,2021年,零部件、金融业务贡献了近5成的净利,大众、通用作为合营公司,采用权益法核算,共贡献收益87.24亿元,仅占集团净利润的35.56%。昔日的利润奶牛对利润的贡献逐步降低,近5年合资板块利润最高点2018年,贡献了当年60.59%的收益。
合资板块销量不佳也导致2021年整车业务未完成2020年定下的目标。2020年财报中,计划2021年力争全年实现整车销售 617 万辆,同比增长 10.2%,预计营业总收入 8300 亿元。而2021年集团销售整车546.35万辆,同比下滑2.45%。
其中大众全年销售124.20万辆,同比下滑17.5%;通用销售133.16万辆,同比下滑9.26%。自主板块销量有所提升,乘用车销售80.07万辆,同比增长21.72%。通用五菱销售166.02万辆,同比增长3.76%。大通销售23.28万辆,同比增长20.88%。
营收净利大众双降、通用双升 合资板块利润贡献率近五年下滑25%
从近5年主要参股控股公司的财务指标来看,合资板块业绩下滑严重,对集团净利润的贡献也大幅下滑。根据汽车咖啡馆计算,2017年合资板块归属于的净利约为210.73亿元,对集团净利的贡献率为61.23%,为5年来最高。2018-2020年,贡献率逐渐下滑为60.59%、60.51%、47.95%,2021年更是跌破40%。
2021年,大众销量下滑17.5%,从2020年的销量亚军下滑至第6名,销量方面,从2019年的200.18万辆跌至2021年的124.20万辆,这是大众连续第三年销量下滑,且连续24个月单月销量下滑。今年开年刚有所恢复,又遭疫情冲击,能否止跌尚且存疑。受销量不佳影响,2021年全年营收下滑8.74%至1592.38亿元,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34.24%至101.86亿元。
从具体车型来看,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1年仅有新朗逸1.4T DSG同比增长8.3%达13.7万辆,帕萨特 2.0T DSG同比增长13.3%达9.5万辆,途岳BEV虽同比大增但仅销售588辆。新朗逸14-15万、帕萨特20-24万的价格,不足以拉起因销量下滑导致的营收、利润下滑。
对于大众集团寄予厚望的ID.系列,大众2021年推出两款ID.系列车型,再加上ID.4 X(参数|图片)累计销售3.83万辆,基本与一汽大众持平。尚未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与地域优势。在售的三款纯电车型中,上市更早ID.4 X 是销量担当,全年销售2.32万台,不及新势力2021年表现。
但整体来看,营收同比下滑8.74%,小于销量24.79%的跌幅,意味着单车均价有所提升。根据汽车咖啡馆计算,2021年,大众单车均价同比提升10.89%达12.82万元,但单车利润同比下滑19.21%,仅为0.82万元。
相比之下,通用销量下滑但营收利润双增则得益于销售结构的变化。2021年通用销售133.16万辆,同比下滑9.26%,营收上升2.8%达1822.64亿元,归母净利润暴增79.4%达72.61亿元。
销量方面,通用连续第4年销量下滑。凯迪拉克同比微增1.4%,别克及雪佛兰均下滑超10%。具体车型方面,凯迪拉克CT5、XT6销量大幅提升对冲了其他车型销量的下滑。别克新能源车型微蓝6、7销量逐步爬坡,威朗大幅增长77.7%突破3万辆。GL8同比增长8.4达17万辆,领跑MPV市场。雪佛兰11款在售车型中有6款同比上升,但去年销量最高的科鲁泽大幅下滑35%,科沃滋同比下滑超60%,导致雪佛兰整体销量下滑13.3%。
销量下滑但营收、净利双增得益于单车均价及利润的提升。2021年通用单车均价达13.69万,同比提升13.33%,单车利润提升95%至5452.94元。
与销量同步下滑的还有产能利用率。 近5年来大众、通用的产能利用率在逐步下降,2021年大众产能利用率下滑12个百分点至60%,为集团产能利用率最低的板块。通用产能利用率下滑4个百分点至70%,也低于乘用车及通用五菱。
2021年,集团自主品牌整车销量首次突破 50%,达到 52.3%。合资品牌在销量上逐渐势微。但从集团并表大众、通用销售公司的情况可见,合资板块依然是集团重要的营收、利润支撑。
通用五菱盈利能力提升 乘用车销量大幅增长 海外布局稳步展开
自主板块2021年销量表现亮眼。乘联会狭义批发数据显示,通用五菱2021年销售103.99万辆,同比增长24.5%。乘用车全年销售82.49万辆,同比增长20.2%。大通全年销售5.59万辆,同比增长16.1%。
2021年,通用五菱的盈利能力有所恢复。自2019年销量下滑以来,通用五菱2020年推出了A00级纯电小车宏光MINI EV,但利润空间下滑至1.42亿元。2021年随着MINI EV的持续大卖,利润空间也有所回升。
具体车型方面,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,2021年宝骏销量同比减少42.2%至22.19万辆,宏光MINI增长2.5倍达42.65万辆,五菱凯捷增长2.7倍销售6.33万辆。
2021年,通用五菱营收同比增长8.25%达789.43亿,净利润同比暴增近7倍达11.35亿。虽然仅从财报数据无法判断MINI EV是否“卖一辆赔一辆”,但在宝骏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倍增,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五菱的盈利能力。
此外,五菱为集团的双积分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,在大众、通用以燃油车为主的销量结构下,凭借MINI EV的助力,集团已连续两年实现双积分平衡。
乘用车销量表现同样可圈可点。但具体到旗下两大品牌表现不尽相同。2021年MG品牌销量同比增长53.5%达45.63万辆,荣威则同比下滑9.5%销售34.95万辆。对销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荣威RX5及荣威i6,其中荣威RX5从2020年的17.74万辆锐减至9.79万辆。但由于集团并表子公司多达五十余家,通过的财报无法判断乘用车的营收及利润情况。
除了在国内市场销量上涨,集团的海外布局一直走在前列。财报中称,2021年,集团海外销量达到 69.7 万辆,同比增长 78.9%,整车出口连续 6 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。 海外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6.12%达567.34亿元。
目前,集团的海外市场已拓展至全球 80 余个国家和地区,在欧洲、澳新、美洲、中东、东盟、南亚 6个区域市场销量突破5万辆,MG 品牌海外年销量达到36万辆,蝉联“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”。
而五菱早在2004年就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走出国门,去年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正式投产,开拓将整个产业链出海的新模式。2021年五菱海外销量达14.6万,同比增长88%。
面向未来,集团计划2022年全年海外销量超过80万辆,增速力争超过 20%,2025年海外销量达150 万辆,占比超过 17%。
智己飞凡逐步落地 新能源向上之作成绩待证明
2021年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3.26万辆,同比增长128.93%。但主要来自于五菱、荣威等品牌。在电动化浪潮中,传统汽车大厂纷纷开始孵化全新的纯电品牌,将自己打造成电动车市场的新势力。也不例外,在2020年底与阿里、张江高科共同创立了智己汽车。2021年10月,R品牌宣告独立,即飞凡汽车。
在纯电赛道上,押了两个宝。飞凡汽车当下车型相对较多,作为前荣威旗下的纯电品牌,目前有Marvel R、ER6两款在售车型,2021年共销售1.9万辆。新车型R7目前已经开始预定。
独立运营意味获得更好的影响资源,更明确的品牌定位,然而今年一季度,飞凡旗下两款车累计销售2930台,未见起色。全新推出的R7定位为极智高阶纯电SUV,预计今年下半年才能上市。
2020年末走进大众视野的智己汽车近期才开始交付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智己汽车的买点从“智能驾驶”变成了“驾控体验”,年初公布的天使轮版配置单也让部分用户表示货不对版。
作为同属于集团的纯电品牌,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。在5月5日的业绩路演中,集团表示,智己定位“高端豪华智能电动车”,以数据驱动、峰值体验、用户共创(CSOP用户数字权益计划)为特色。飞凡定位“中高端纯电智能移动空间”,以科技时尚为特色。可见二者都试图打开高端市场,都属于“纯电智能”这一赛道。
此外,押两个宝意味着更多的投入,集团在面对一季度利润下降这一问题时表示,智己汽车、飞凡汽车处于品牌培育期,研发费用、营销费用投入增长。
相比于岚图、极氪等一经发布,就有产品亮相且很快就能交付的传统厂商的新势力,飞凡和智己的速度显然是有些慢了。2021年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,蔚小理等新势力都已突破10万交付大关,此时发布的品牌没有产品及时推出,很容易让市场忘记。
一切靠成绩说话。2022年智己、飞凡都将有新车交付,集团在纯电领域的品牌向上之作会有怎样的表现,还得看市场表现。
总体来说,集团2021年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。但作为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,并表的子公司有五十余家之多,按权益法获取长期股权投资的合营联营企业更有100家之多,因此营收、净利远超国内其他车企。
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集团表示,上海疫情对公司3月份产销影响20%左右, 4月影响有所扩大,但目前已基本恢复单班生产。受疫情影响,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1767.76亿元,同比下滑4.14%。归母扣非净利润49.53亿元,大幅下滑20.36%。
2022年,集团计划销量突破600 万辆,同比增长 10% 以上,预计营业总收入 8000 亿元,营业成本 7180 亿元。 其中全年自主品牌销量增速力争达到 20%以上,占公司总销量的比重继续在50%以上;。